大部分時候,Windows與Linux操作系統可以共存于同一臺機器上,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雙系統。不過畢竟Windows與Linux操作系統不是親兄弟,其在安裝部署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。就算是這方面的專家,有時候也會越到類似的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一、安裝完Linux系統后,Windows操作系統無法正常啟動。
正常情況下,如果系統中已經有Linux系統,在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時候,安裝程序會自動把啟動所需要的參數(即啟動列表)加入到開機的啟動列表中。系統管理員不用再自行進行維護。但是,有時候安裝完Windows操作系統之后,仍然會出現啟動列表損壞而無法正常啟動Windows操作系統的情況。另外,有時候系統管理員有可能會更改啟動列表,如把Windows操作系統設置為默認啟動的操作系統。但是修改后卻發現Windows操作系統無法正常啟動。當出現這種情況的話,系統管理員就需要手工修改啟動列表文件,以修復啟動錯誤問題。
當發現無法正常啟動Windows系統而可以正常啟動Linux系統的話,則此時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啟動列表所造成的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系統管理員需要修改/boot/grub/ment.lst啟動配置文件。如下圖所示:
系統管理員之需要在這個文件中,加入Windows系統的啟動列表參數即可。不過系統管理員需要運行grub-install/dev/had命令才能夠正式啟用這個配置文件。也就是說,只有運行這個命令后,才會在啟動列表中加入Windows操作系統的啟動項。
不過有時候可能系統管理員不喜歡Linux操作系統的這個設置界面,而比較熟悉Windows系統的圖形化啟動列表管理界面。為此,系統管理員希望能夠暫時進入XP等微軟操作系統,然后再在其中進行更改。有實現這個需求也是可行的。系統管理員之需要在啟動的時候,當系統出現多啟動菜單界面時,按住C鍵,然后系統會提示系統管理員輸入相關的啟動參數。此時系統管理員就可以輸入Windows操作系統的啟動參數,然后進入到XP等微軟操作系統中。這里需要注意一點,此時輸入的參數只是對當次啟動系統有效。如果啟動后沒有手工更改啟動配置文件,則第二次啟動時仍然會遇到這個問題。故當臨時進入XP或者Linux等操作系統后,需要手工來更改這些配置。
其實,此時系統管理員用到的GRUB文件,就是一個系統啟動引導管理器。它是在計算機啟動(無論是Linux操作系統還是Windows操作系統)后運行的第一個程序。它用來負責加載、傳輸控制到操作系統的內核。一旦把內核掛載,系統引導管理器的任務就算完成并會自動退出。系統此時將會引導其它內容,比如系統的初始化及啟動過程則完全由內核來控制實現。而GRUB就是Linux操作系統下一個非常著名的多重操作系統啟動管理器。利用它可以解決大部分Linux系統的啟動問題;包括與Windows操作系統的兼容問題。
二、重裝Windows系統后無法正常進入Linux系統。
如果系統管理員事先在主機上安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與Linux操作系統,后來由于Windows操作系統可能出現了問題,如中毒等等。系統管理員一氣之下,就把Windows操作系統重裝了。此時很有可能會出現無法正常進入Linux操作系統的情況。這主要是因為微軟操作系統在重新安裝的時候,有可能會清除MBR中的多重引導裝載程序。此時,系統就無法繼續使用GRUB來作為引導程序,系統管理員也就無法順利進入到Linux系統中。遇到這種情況,系統管理員會非常頭疼。
因為即使系統管理員此時可以順利進入到Windows操作系統中,但是因為安裝程序已經刪除了MBR多重引導裝載程序,系統管理員也已經回天乏力了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難道只能夠重新安裝Linux操作系統呢?結果當然是否定的。在談具體的解決方式之前,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如果Windows操作系統遇到無法正常啟動時該如何處理?此時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通過安裝光盤對微軟操作系統進行恢復。通過恢復后,基本上可以解決操作系統原先存在的問題。其實,在Linux操作系統中,也有類似的解決方案。如遇到上面這種情況,因為重新安裝Windows系統后而無法順利進入Linuc操作系統時,則可以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光盤進行啟動。在Linuxc操作系統的安裝程序中,也有跟微軟操作系統光盤恢復功能類似的一個模式,即救援模式。系統管理員只需要將Linux操作系統光盤放入光驅利用這張光盤(通常情況下如果是CD的話往往是第一張光盤)啟動系統。此時系統會提示系統管理員設置語系、鍵盤、鼠標類型,并詢問是否要啟動網卡已經將原來的Linux分區加載為何種模式等等。此時,如果系統管理員想用救援模式來恢復啟動列表,則就可以在啟動之后運行“grup-install/dev/had”命令來重新安裝啟動列表。啟動列表重新安裝完成后(注意此時僅僅只是安裝了多種啟動列表,而沒有重新安裝系統)多重啟動菜單就恢復了。重新啟動后系統管理員就可以進入到Linux操作系統。
顯然以上這種處理方式雖然可以最終解決無法進入Linux操作系統的問題,但是處理起來比較麻煩。如果系統管理員在安裝完Linux操作系統后,又順手做了一張Linux系統啟動盤的話,那么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,會更加的方便。假設現在系統管理員有一張Linux操作系統的啟動盤,則當重新安裝Windows系統而丟失多重引導啟動程序的話,就可以利用這張啟動盤進入到Linux環境中,然后運行“grup-install/dev/had”命令來重新安裝GRUB。故采用Linux系統啟動盤可以快速修復Linux系統啟動問題。其實做一張Linux啟動盤也很簡單。如在安裝的過程中系統會提醒用戶建立系統啟動盤,此時系統管理員只需要安裝提示做就可以完成系統啟動盤的制作。如果想在系統安裝完畢后制作啟動盤,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。只需要在Linux環境下運行grup-install /dev/fdo命令即可,就可以按照提示完成啟動盤的制作過程。我建議各位系統管理員,如果企業中Linux與Windows操作系統共存的電腦比較多的話,那么最好創建啟動盤。那么在碰到啟動時無法順利啟動到Linux操作系統中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。
三、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來管理啟動列表。
在Windows系統下,一般是通過boot.ini來管理啟動列表的;其也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的管理工具。不過通常情況下,如果系統管理員是先裝Linux系統然后再安裝Windows系統,此時如果通過Windows操作系統自帶的啟動列表管理工具來修復啟動列表的話,基本上沒有什么效果。通常情況下,只有先安裝Windows系統,然后再安裝Linux系統的情況下,才可以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自帶的啟動列表工具來修復啟動時的錯誤。
另外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管理控制臺來修復Windows啟動問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如筆者一次先安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,然后再安裝Linux系統。安裝完畢重新啟動后卻發現系統只能夠進入Linux系統,而無法進入到Windows系統。此時雖然可以通過上面第一種介紹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。但是如果對于Linux這個GRUB配置文件不熟悉的話,則對此進行手工修改可能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。弄的不好的話,還會影響Linux操作系統的正常啟動。此時通過Windows系統的管理控制臺來維護這個啟動列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利用Windows安裝盤啟動系統后,進入到維護控制臺模式。在這個模式下,就可以根據提示來簡單的修復啟動列表。